神州智达图书经营有限公司

放眼神州 智达高远

智达>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一图解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划了哪些重点?

日期:2020-05-23 点击量:

一图解读!关于教育,历年政府工作报告说了啥?(太全了)

5月22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回顾了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报告了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划了哪些重点?

关于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

历年政府工作报告说了啥?

中教君带你一起看↓↓↓

来源|中国教育报

策划 | 俞水

制图 | 樊薇

加强教师人身安全保护、寒暑假分为4个假期、增加男教师……两会为教育划出重点: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教育

5月22日上午9时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5月21日下午3时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

开幕会上,全体与会人员默哀1分钟,对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今年两会上,教育依旧是热门话题。

哪些教育话题最受关注?哪些教育热词顺利“出圈”?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在两会上提出自己的“教育好声音”。其中,不少好的议案和提案已经冲上热搜,得到广泛关注。抢先看看!

人大代表:建议公费师范生毕业不当老师记入诚信档案

刘发英(资料图)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表示,要提高农村的、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育水平,公费师范生毕业了必须当老师,如果不当老师可记入不良诚信记录里。此外,她还建议要真正提高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

人大代表:建议加强对教师的人身安全保护

符宇航(资料图)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自贡市轻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副院长符宇航表示,今年两会她带来了2份议案和15份建议,其中有涉及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监督法的议案,也有关于完善国家公共卫生防御体系的建议。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对医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保护,使这两个职业成为令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人大代表:将“九年制义务教育”修改为“十二年制”

郭成宇(资料图)

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郭成宇发现,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年龄、低学历的“两低”现象。在涉黑恶未成年人犯罪中,有近三分之二的未成年人为初中以下学历。

因此她建议,首先,将强制入学制度等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中,同时严把毕业关,成绩不合格、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要给予继续学习、矫治的机会。

其次,将“九年制义务教育”修改为“十二年制义务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文化素质。

第三,将校园法治课程纳入学校常规课程,着力培养未成年人的守法意识。

人大代表: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陈建银(资料图)

全国人大代表、滁州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建银建议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拟提交《关于修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议案》。

陈建银认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决定于未成年人普遍的辨认及自控能力,而非年龄本身。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1979年刑法确立的,当时未成年人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能与现在同日而语,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建议将完全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由现行刑法的16周岁,调整为14周岁;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由现行的14周岁,调整为12周岁

人大代表:建议有性侵记录者不得从事未成年人工作、一年两假分四季度放

刘希娅(资料图)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建议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资料库并实现全国联网、公开,建议所有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单位或部门,如针对未成年人的各级各类课外培训机构、儿童医疗机构、游乐园等场所,在招聘员工时都必须进入“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库”查询,任何有性侵犯罪记录者一律不能录用。还要建立严格的追责制度,未按规定进行查询或查询有相关犯罪记录仍录用的单位,需承担相应责任。

同时,刘希娅建议将集中的寒暑假分散为春夏秋冬4个假期,原则上一个季度结束安排一个假期,每个假期从10天到30天不等,4个假期的总天数不超过90天。她还提出取消省级统一组织的中招联考,将中小学的评价主导下沉到以区县为主等。

人大代表:对校园霸凌行为进行单独立法

李亚兰(资料图)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律师协会会长李亚兰认为,很多校园霸凌行为在性质上极为恶劣,但伤害后果并没有到达伤残鉴定标准中轻伤或是重伤“量”的要求,也无法对其追责惩治。对此她建议,制定校园霸凌专项法律法规要更加细化惩治“量”的标准,对校园霸凌行为进行单独立法,如《反校园霸凌法》或《惩治校园霸凌法》。

人大代表:发展家庭教育,对不当家庭教育行为进行告诫

周洪宇(资料图)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建议培养专门的家庭教育的人才,鼓励高校设置家庭教育课程,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培养师资,建立“家长学校”。

另外,他建议建立告诫制度、家庭教育的督导评估与问责制度。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当家庭教育行为,加大对家庭教育评估和监督,建立视导、督导和问责制度。同时,明确对家庭教育主管机构的监督及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违法行为的处理机制。

政协委员:河南研究生招生计划偏少,建议给予更多倾斜

张改平(资料图)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介绍:“河南是中西部省份,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缺乏汇聚人才所需的区位优势和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吸引力,连在省外就读的本省籍学生也大多选择省外就业。对河南来说,本科录取率在全国倒数造成第一次人才外流,而研究生录取则造成更为严重的第二次人才外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支撑和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张改平在提案中建议,一是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上给予更多倾斜。对拥有传统优势、支撑国家战略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大幅度增加博士授权点,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幅度增加硕士点,使其每千万人口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数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看齐。二是在研究生招生计划上给予更多倾斜。以教师培养能力为依据,大幅度增加河南特色骨干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度增加河南本科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政协委员:建议城里的老师轮流去支教

徐景坤(资料图)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表示,教育是破解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因素。要解决贫困乡村教师问题,徐景坤委员建议:第一,显著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第二,5G网络化教育是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不仅给学生上课,而且要给老师上课;第三,城里的老师可以轮流去乡村扶贫支教

政协委员:建议幼儿园小学增加男教师

斯泽夫(资料图)

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斯泽夫在北京受访时表示,当前社会存在部分男性“女性化”的问题。他表示,不少孩子都是由女性亲属带大,幼儿园中的教师也大多为女性,这可能导致男性“女性化”的问题。他认为,除了家庭方面,幼儿园、小学的教师群体应尽量增加一些男性教师

政协委员:为中小学生减负

吴志明(资料图)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会主委吴志明领衔,崔玉英、邢善萍、雷春美、陈义兴、湛如、曹晖等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委员们建议,转变社会育才观念,建立多元考评体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体育权重;呼吁全社会凝聚共识,一起行动起来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

政协委员:探索建立国家监护制度,保护困境未成年人权益

黄西勤(资料图)

全国政协委员、国众联集团董事长黄西勤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困境未成年人的保护》的提案,得到45名全国政协委员参与联名。提案建议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细化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干预条款,建立国家监护制度;对严重虐童者加大刑事打击力度,避免以罚代刑。打造未成年人健康中心,对国家监护的未成年人进行与同龄人同步、同态的正常国民教育;同时,探索大多数发达国家已实施的监护有偿制,即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会获得报酬,如未成年人求学、求医等社会保障,监护人被剥夺监护资格后,将失去监护报酬。激励与惩罚相配合,更有利于构筑高效的国家监护制度。

政协委员:建议减少家长陪作业任务

范小青(资料图)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准备提出关于给小学生家长减负的提案。

范小青认为,更多的家长做不好老师该做的工作的,结果反而坏事——家长着急,难免打骂,孩子更加学不进,适得其反。有的干脆就由家长代做,学生根本没有用心学习,没有收获。

因此范小青建议,请专家论证,从课程标准改起,给小学生减负,以所有作业基本在校完成为基准。对学校也要有严格规定,学校给家长的“陪作业”任务一定要适度和合理。回家作业家长签字,是看学生是否完成作业,而不是检查对错,批改作业是老师的事情。看起来时髦其实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教学,既增加家长负担,又影响孩子心灵,应该力避。

各民主党派中央也纷纷公布

拟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

党派提案

截至5月20日,八大民主党派共公布教育相关提案30余件,数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建言是今年的突出特征。此外,西部及农村地区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与科技素养、特殊教育等都是提案高频词。

民盟中央

1.完善校医配备标准

民盟中央表示,校园公共卫生安全事关师生的健康与生命,一旦暴发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后果严重。但我国校医配备情况还有待改善,如校医配备形式大于内容、校医流失严重等。对此,民盟中央建议,完善配备标准,适时提出新时代下学校卫生健康事业总的指导意见;创新工作方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送医到校等方式,让有执业资格的专业医生定期到校园履行校医职责;重视人才培养,明确校医职责等。

2.深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民盟中央的提案关注了教育扶贫工作。针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教育扶贫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案建议,加强教育投入和支持力度,确保教育经费不受城乡差别的影响,个别学校的特殊困难可拨专款解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地位待遇;加强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寄宿制学校住宿、洗浴、就餐等条件;加强对留守儿童等的关爱保护,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等工作。

民进中央

1.加强资源支持,缩小城乡信息技术差距

疫情期间网络教学贡献巨大,但一些地方网络教学资源不均衡,教育技术资源配置的区域、城乡差异较大,网络学习效果及与课堂教学如何衔接等方面亟待研究。民进中央建议,构建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资源体系;加强资源支持,缩小城乡信息技术差距;调动家庭积极性,做好家校共育;研究网络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2.加大力度提高农村学校义务教育质量

民进中央对某西部省份3县9个乡镇的调研发现,“因贫辍学”现象已基本消除,但农村初中学生低分比例高,厌学现象引人关注。为此建议,加大力度提高农村学校义务教育质量,树立鲜明的教育质量导向,通过开设校本课程、丰富文体活动等方式增强农村学校的吸引力,增加学生的成功、快乐体验;建设好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着重为农村学校培养配备优秀校长,加强学校管理;重组教学质量不高的学校;为处境不利学生提供寄宿服务和教育干预及帮扶,消除家庭不良影响。

致公党中央

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

致公党中央提出,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主体性质尚不明确、出资方式较为单一、管理运营存在争议、办学收益难以分配等。致公党中央建议,出台关于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行政法规、规章,明确主体性质、出资方式、决策机制、合作方式、利润分配方式等。

河南教师根据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在线EOL、澎湃新闻、扬子晚报、郑州教育、南方都市报、北京教育播报、教育导报等综合整理

工作带娃难兼顾?总理在两会上说的这些话,为你解难题!

原创作者|中国教育报杜润楠

5月21日一场大雨过后,北京的天空湛蓝。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5月2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文字虽少,但是干货一点也没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多次提到教育相关工作,总理说到“发展养老、托幼服务”。这句话是无数“家有幼儿”的家庭盼望已久的“好声音”。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新生儿的出生率并未如预期般地快速增长。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错综复杂,研究揭示,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能为家庭提供的支持与家庭在0—3岁婴幼儿照料方面的需求不匹配。另外,“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也困扰部分适龄儿童的家长,普惠园建设亟需推进。

今天,中教君就跟您聊聊这个关系无数家庭的话题。

工作带娃难兼顾,困扰部分家庭

中教君身边有不少刚做了妈妈的同事或朋友,孩子小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大家见面最常聊的话题就是“谁帮你带孩子呢”。

有人会有老人帮着照顾孩子,但是也有不少人没有老人帮忙,只能两口子自己想办法。对于这样的家庭,最盼望的就是能有正规、收费合理的托育机构,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花点钱也高兴啊”。

据国家卫计委2016年在全国十个城市托育服务现状调研的数据显示,很多家庭都存在照料孩子的困难。市场上重“教”轻“保”的早教机构,在服务资质、服务质量等方面又无法满足公众较高的需求。

而对于孩子稍大一点的家长来说也不轻松。之前网上有报道说,有的家长通宵排队,只为给孩子抢一张公办幼儿园的“入场券”,这让很多家长感到紧张。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不断投入,越来越多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并投入使用,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断提高,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各位家长,这些变化你感受到了吗?

2019,托育元年,改变已经开始

2019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后,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出台。

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了《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发了《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

紧接着,不少地方也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当地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意见。因此,2019年也被称为“托育元年”。

政策每向前迈出的一小步,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可能意味着改变命运的一大步。

学前教育,多年来牵动总理心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不仅提到发展“托幼服务”还提到“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要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

2018年总理提到:“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关心和培养,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儿童托育中育儿过程加强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

孩子们的成长也让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牵挂,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提出“尽快把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制定普惠性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标准,统筹协调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一体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提出“要加快要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缓解农民为子女教育而‘移民’的趋势”。

播种希望,为孩子带去一生幸福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杨浦区本溪路幼儿园教师应彩云曾经说过“学前教育是播种的教育,把情感和探索精神埋在孩子心里,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发芽开花,为孩子带去一生的幸福。” 

有好老师,学前教育才有可能,无论外部的教育条件如何改进,老师的作用始终不可替代。近年来,相关部门在提高幼师地位和待遇等方面不断推出举措,如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为幼儿园培养一大批关爱幼儿、擅长保教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教师,提升教师培养层次、保障国民教育提出具体要求。

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国家也在积极努力,2019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摸底排查和清理整治工作。

而对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不仅“幼有所育”更要“幼有善育”,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加强队伍建设”作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保障措施;

同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对托育服务人员资质和配置做出详细规定。

孩子的事没有小事,无数的孩子们在托儿所、幼儿园里开启自己的童年时光,办好托育服务、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更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未来。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