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智达图书经营有限公司

放眼神州 智达高远

智达>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985四六级与学位脱钩,中小学英语比重低于体育:还要学英语吗?

日期:2023-11-11 点击量:

9月下旬,西安交通大学宣布:英语四六级考试将不再与学士学位挂钩

紧随其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也于10月发布公示,提议撤销英语等六个本科专业。

图源:澎湃新闻

各高校的一系列措施,引发了网友关于英语教育的热议,现在还有没有必要学英语?学英语还有用吗?

其实,不仅近日,从近年的教育改革新方向来看:

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弱化英语的趋势明显。

据去年4月教育部公布的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语文占比最高(20%~22%),数学次之(13%~15%),而英语的比例已经降到了6%~8%,比体育还低(10%~11%)。

对这些变化,有人欢呼:反正不出国学了也用不到;

也有人忧虑:“不会以为知网论文就够做学术了吧?别忘了这个地球多少人在说英语。”

英语专业的撤销、四六级与学位脱钩,固然有其必要性,但学英语真的没用了吗?

为什么越是在当下外企纷纷撤离中国,我们文化自信越来越高、AI技术迅猛发展的现在,不少人认为学英语反而更重要?

1

越是看起来没那么重要了,

越需要学英语?

曾有一句话很火,说“英语只对10%大学生有用”,实际上,英语不仅对100%、对各年龄段的学生,都有所谓的“实用之用”。

“建议取消初中、高中英语的主科地位,高考外语改必考为选考”“建议将高考中外语科目的分值降至100分”……

这些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每年都引发热议。

这背后,是反思用“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来评价学生的外语能力是否“全面、科学”,以及过高分数占比引发的应试导向,对培养外语实际应用能力是否有负面作用,而并非讨论外语重不重要。

英语不是不重要了,而是英语教学的应试倾向需要转变,从“重视应试”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的培养”。

越来越多的省份正在积极探索改革方案,如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等地的英语高考都已实行“一年两考”,在重视英语教学的同时减轻了“应试”导向。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学英语”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再“以分数定优劣、以考证论成败”,而是掌握一门语言工具,学习英语思维,真正让英语成为一种能力。

所以我们看到,学校建立了更多元的外语能力评价体系;

并不单纯考查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也同样看重学生在另一种语境中交流的心理素质、气质、逻辑、变通等综合能力。

这一能力,无论是将来读研深造、出国留学,亦或是在工作中,都必要且重要。

而且,英语教育和学习的意义,远不仅于此。

2

掌握信息优势

打破知识和技术壁垒、浸润思想和文化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教授Michael Gordin曾经表示,从科学的本质来看,使用英语与其他语言并没有优劣之分,科学研究也可以使用汉语或斯瓦希里语。

然而,由于地缘政治和经济上的诸多因素,英语成为了科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语言。

图源:小红书@Anna

在全球网页的前100万中,根据W3Techs的统计,截至2020年3月25日,英文信息占据了59.3%,而中文信息只占据了1.3%。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只会一种语言,无论你再聪明勤勉,能接触到的信息都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如果你能够阅读英文,你的视野将比其他人拓展45.6倍。

互联网上每天产生的英文信息量,可能比其他所有语言相加还多。

在科学领域,一本书还没等翻译完,可能就已经过时了;

国际组织、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基本都使用英文;

全球排名前一百名的大学,其中三分之二的教学语言是英语;

英文是科学、国际贸易、外交、航运、航空等领域的通用语言,是国际交流的默认语言

互联网、物联网、无线通讯、人工智能、机器人、芯片、无人驾驶、生物医疗、智能制造、宇宙空间探索等高科技和与未来人类生活与生存状况密切相关的发展领域,英语更是最为普遍的信息载体。

因此,无论是从知识还是技术的角度来看,英语都不仅仅是一门语言。

或许在中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切身的感受。对此,大学生可能深有体会。

一旦想深入研究所学专业,就会发现:没有英文,就好像没有了“腿”。无论是写论文、读文献、跑实验,全都离不开英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信息优势、知识和技术、思想和文化的角度来看:

如果一味地弱化英语教学,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梁建章教授曾提出的:“如果英语教学被弱化,或许会使教育的不公平性加剧,甚至加剧社会的不公平。”

英语不只是进行语言工具,它还是承载知识、作为知识中介的工具。

而英语教育的目的之一,正是希望学生掌握英语后,能够用英语去掌握信息,学习知识和技术,浸润思想和文化。

3

开拓全球视野

打开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中国学子学英语的目的,随着时代和英语教育的发展,几经变化。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破冰,英语在中国的地位不断回升。

1983年,英语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

1987年9月,首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实施;

1989年1月,又有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1992年,分科制改革,英语升级为高考三大主科之一。

那时,学子们学英语为了运用,出国留学、进入外企,让人们学习英语的愿望更加强烈。

那时,英语是拿到机会的前提,学英语的意义在于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功利向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现在,热潮退去,大家学英语的目的开始回归纯粹。

学英语并不单单为了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技术、思想和文化,还是为了扩展视野,拓宽世界观,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瞧瞧乔一二在社交媒体分享了自己从“普通的二本女生”,转身成“能独自跑十来个国家的新能源海外销售”的经历。

她说:“英语是我的人生杠杆,让我可以义无反顾地去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

许多网友在评论区分享了他们的故事,讲述了英语如何打开他们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一位网友写道:

“我是那个寒门贵子,农村出生的,十里八乡唯一一个走出国门定居美国的女子。我还是那句话:语言是通往世界的天梯。

图片来源:评论区截图

有网友表示:“因为学英语,我与这个世界产生更深、更广的联结。”

有网友分享,“学好英语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种感觉就像多了几个平行世界,变得更加包容、开阔眼界、有世界观。”

图片来源:小红书@小吴要努力

只有单语的视角心灵,很容易闭塞受限,犹如只是从一扇窗户看风景。

英语是语言、是一种人与人交流、分享、沟通的工具,但更是一种文化、历史、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教育和学习,能帮助我们打开另一扇窗户,透过不同的视野角度,看见更广阔的世界,打开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英语教育在20世纪初逐渐普及,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它发展至今,需要改变的从来不是重要性。

当然,我们现有教育体系中英语教学的模式需要调整和重构;如何在保障学生学好母语的基础上,学好英语,也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实践的。

语言与学科、语言与生活、语言与不断变化中的社会与世界是时刻相联接的。

所以为什么如今还要学英语?为什么如今反而更要学英语?答案,已不言而喻。

参考资料:

[1]腰线-西安交大打响了第一枪,这事这么值得高兴吗?

[2]澎湃新闻-这事儿|英语四六级与学士学位脱钩,西安交大在考核评价上松绑

[3]新黄河-西安交大取消英语考试和学位证挂钩,10年前已有多所高校宣布,专家:要转变英语教学的应试倾向

[4]极目新闻-西安交大回应“取消英语四六级与学位挂钩”:消息属实,并不奇怪,其他学校也有

[5]人民网-中国人为什么重视外语学习?

[6]新京报评论-当光环开始褪色,大学英语专业出路何在?

[7]新京报评论-英语要不要学不该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教学如何考

[8]人民日报-英语学习,莫迷失于“疯狂